山东港口集团旗下企业启动IPO,总部设在青岛
据证监会官网披露,山东远洋海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远洋”)于9月24日向青岛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辅导券商为申万宏源证券(000562)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申万宏源证券”)。
这一动作,预示着山东远洋有望成为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以来,首家自主培育且来自非港口运营核心板块的上市公司。
青岛上市企业观察第623期
五年跨越,蓄势待发
山东远洋成立于2020年3月27日,注册资本4.45亿元,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它是山东省港口集团业务板块重组整合的产物,肩负着整合山东港口航运资源、推动区域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从成立之初,山东远洋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业务布局上,公司高起点规划,聚焦集装箱运输及代理、油品加注及运输、干散货运输、客箱班轮运输四大核心业务领域,构建起 “C(集装箱)+O(油品)+B(干散货)+F(客箱班轮)” 四条业务主线,并在此基础上多元化打造五大特色服务品牌,形成了覆盖广泛、特色鲜明的业务体系。
经过五年发展,山东远洋的运力规模实现大幅提升。目前,公司已拥有60余艘各类运营船舶,总运力超过110万载重吨,在国内航运企业中排名第三。在航线布局方面,公司运营的集装箱航线达到40条,其中包括19条环黄渤海内外贸支线、10条内贸干线以及11条国际航线,航线网络覆盖国内主要港口及东北亚、东南亚、中东等国际区域。
从财务数据来看,山东远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此前披露,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是0.49亿元、1.95亿元、2.45亿元、6.26亿元,净利润分别是139.99万元、9963.56万元、10942.55万元、3485.97万元。收入与利润持续稳步提升,规模体量不断提质扩容。
IPO进程稳步推进
作为山东省港口集团重点培育的上市主体之一,山东远洋的上市计划早有布局。
2023年6月,在山东省港口集团党代会上,山东远洋董事长赵博便明确表示,要争取作为山东省港口集团板块业务尽快上市。同年11月,山东远洋公开招标选聘IPO财务审计机构,正式启动上市前期准备工作。
2024年成为山东远洋上市筹备的关键一年。8月,公司完成更名与股份制改革,由原 “山东港口航运集团有限公司” 正式更名为 “山东远洋海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召开成立大会暨首次股东会,审议通过改制设立股份公司等相关议案,组建了第一届董事会与第一届监事会。此次更名与改制,不仅进一步凸显了公司在远洋海运领域的发展定位,更标志着公司在治理结构、运营模式等方面向上市公司标准靠拢,为后续对接资本市场做好了组织架构与制度层面的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山东远洋对注册资本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14.19亿元下调至4亿元,原有股东按照持股比例进行等比例减资。调整后,公司股权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山东省港口集团仍为控股股东,持股29.47%,其他股东包括日照港(600017)集团(持股26.24%)、威海港(持股21.95%)、烟台港集团(持股9.86%)、青岛港(601298)集团(持股6.09%)、中谷物流(603565)(持股4.49%)以及渤海湾港集团(持股1.89%)。
同年9月,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不久,山东远洋便启动增资扩股工作,并明确表示意向投资人自身或其控制的企业、控股股东为上市航运企业的将优先考虑。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公司希望通过引入具有丰富航运行业经验与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的战略股东,为公司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资源与市场渠道,助力公司在上市后实现更快发展。12月,山东远洋注册资本由4亿元增至4.45亿元,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提升。
根据辅导备案报告,山东远洋于9月23日与申万宏源证券签订辅导协议。上市辅导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25年9月至10月,重点开展尽职调查与合规培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2025年11月至2026年3月,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2026年4月至5月,完成验收考试并报送辅导验收申请材料。
目前,山东省港口集团已拥有青岛港(601298.SH,06198.HK)、日照港(600017.SH)、日照港裕廊(06117.HK)三家上市公司,但这三家企业均属于港口运营主业。而山东远洋有望成为集团自组建以来首家自主培育、且来自非港口运营核心板块的上市公司。
另外,通过分板块上市,集团可以将集装箱运输、油品运输、干散货运输等海运业务的价值充分释放,不再仅仅依赖港口收费等传统收入,打造多元化的利润来源和估值体系。
随着IPO辅导启动,山东远洋集团不仅承载着自身的发展使命,更成为观察山东港口乃至中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它的每一步进展,都将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为我们揭示这家港口巨头未来的航向。
0人